书评:《性别与制度:福利、工作与公民身份》

Book Review: Gender and Institutions: Welfare, Work and Citizenship

洛伊斯·布赖森

这篇书评评述了莫伊拉·盖顿斯和艾莉森·麦金农编辑的《性别与制度:福利、工作与公民身份》一书。布赖森作为澳大利亚杰出的女性主义社会学家,从其在福利国家和性别政策方面的深厚研究背景出发,评价了该书对澳大利亚制度中性别维度的分析。

📋 摘要

本书评评述了盖顿斯和麦金农主编的关于澳大利亚制度中性别议题的重要文集。布赖森从其作为福利国家研究先驱的视角,分析了该书如何系统审视福利、工作和公民身份等关键制度如何被性别化,以及女性主义学术和行动主义如何挑战和改造这些制度。书评探讨了制度分析对理解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性,以及澳大利亚女性主义在制度变革中的独特贡献。

🔑 关键词

性别制度 福利国家 公民身份 澳大利亚女性主义 制度变革
阅读原文

洛伊斯·布赖森2000年发表在《女性主义理论》上的这篇书评,评述了莫伊拉·盖顿斯(Moira Gatens)和艾莉森·麦金农(Alison Mackinnon)主编的《性别与制度:福利、工作与公民身份》。作为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先驱,布赖森以其在福利国家和性别政策方面的深厚研究背景,为这部关于澳大利亚制度中性别维度的重要著作提供了权威评价。

布赖森的学术背景与贡献

理解布赖森对该书的评价,需要了解她的重要学术地位:

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社会学先驱

洛伊斯·布赖森在澳大利亚社会学和女性主义研究中具有开创性地位:

  • 1965年加入莫纳什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系
  • 1979年转至新南威尔士大学
  • 1990年起任纽卡斯尔大学社会学教授,曾任院长(1991-1993)和系主任(1994-1997)
  • 澳大利亚社会学协会首位选举产生的期刊编辑(1972-1975)
  • 协会主席(1975-76)
  • 协会妇女部门创始成员

福利国家研究的重要贡献

布赖森最著名的著作《福利与国家:谁受益?》(Welfare and the State: Who Benefits, 1992):

  • 系统分析福利国家的性别维度
  • 揭示福利政策如何反映和强化性别不平等
  • 批判福利国家对男性养家者模式的假设
  • 探讨女性在福利制度中的边缘化

这使她成为评价性别与制度关系著作的理想人选。

性别与政策研究

布赖森长期关注:

  • 社区概念的性别化
  • 政策制定中的性别盲点
  • 女性健康和福利
  • 从1995年起参与澳大利亚女性健康纵向研究的创建

被评书籍的核心主题

《性别与制度》一书可能探讨的核心议题:

福利制度的性别化

澳大利亚福利国家如何被性别化:

  • 男性养家者模式:福利政策假设男性是主要收入者,女性是依赖者
  • 护理工作的不可见性:女性无偿照料劳动不被承认
  • 单身母亲:福利制度对单身母亲的惩罚性对待
  • 养老金差距:女性因工作中断和低工资导致的退休金劣势

劳动市场中的性别

工作制度的性别维度:

  • 性别职业隔离:女性集中在低薪、低地位工作
  • 同工同酬斗争:澳大利亚争取同工同酬的历史
  • 工作-家庭平衡:缺乏支持性政策(托儿、产假)
  • 非全日制工作陷阱:女性过度集中在边缘化的兼职工作

公民身份的性别化

公民身份概念如何排除女性:

  • 公民权利的男性标准:基于有偿工作和军事服务
  • 私人/公共二分:女性被限制在私人领域
  • 政治参与的性别障碍:女性在政治代表中的不足
  • 差异化公民身份:承认生育和照料作为公民贡献

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的独特贡献

布赖森可能强调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的特殊性:

“民主官僚”(Femocrats)传统

澳大利亚独特的女性主义策略:

  • 1970-80年代女性主义者进入政府机构
  • 建立妇女事务办公室和性别平等机构
  • “从内部改变”策略
  • 利用国家权力推进性别平等

这与北美和欧洲女性主义的不同路径形成对比。

仲裁制度与性别平等

澳大利亚独特的劳资关系仲裁制度:

  • 1969年同工同酬案例
  • 通过仲裁委员会推进工资平等
  • 集体谈判中的性别议题
  • 制度化的工资设定对性别平等的影响

多元文化与移民女性

澳大利亚语境中的特殊议题:

  • 移民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边缘化
  • 多元文化政策与性别的交织
  • 非英语背景女性获取福利的障碍
  • 原住民女性的独特处境

制度分析的女性主义方法论

布赖森可能赞赏该书的制度分析方法:

超越个人主义解释

制度分析的优势:

  • 从个人问题到结构问题
  • 揭示看似中立的制度如何系统性地产生性别不平等
  • 识别制度化的歧视而非个人偏见
  • 理解性别不平等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历史化分析

制度的历史维度:

  • 制度如何在特定历史时刻被性别化
  • 女性主义行动如何改变制度
  • 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
  • 历史遗留对当代的影响

比较视角

澳大利亚与其他福利国家的比较:

  • 不同福利国家类型(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保守)的性别后果
  • 澳大利亚的独特混合模式
  • 从国际经验中学习
  • 全球化对国家制度的影响

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布赖森长期关注理论如何服务实践:

为政策变革提供知识基础

制度分析对政策的意义:

  • 识别政策干预的关键点
  • 预测政策变化的性别影响
  • 评估现有政策的性别后果
  • 为倡导提供证据基础

女性主义学术与行动主义的联系

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的特点:

  • 学术研究与政策倡导的紧密联系
  • 研究者往往也是行动者
  • 应用研究的重视
  • 对”有用性”的强调

问责性与评估

制度分析有助于:

  • 监督政府对性别平等承诺的履行
  • 评估性别主流化政策的有效性
  • 识别政策实施中的差距
  • 为女性主义运动提供工具

当代相关性

布赖森在2000年的评论对当代仍有启发:

新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冲击

2000年以来的变化:

  • 福利私有化和市场化
  • “积极福利”和工作要求
  • 社会服务削减
  • 这些变革的性别影响

布赖森的福利国家分析为理解这些变化提供框架。

工作性质的变化

当代劳动力市场:

  • 零工经济和非标准雇佣的增长
  • 工作不稳定性的性别化
  • 工作-生活平衡的新挑战
  • COVID-19揭示的照料危机

公民身份的重新思考

新的公民身份辩论:

  • 移民和难民的权利
  • 数字公民身份
  • 全球公民vs.国家公民
  • 生态公民身份

女性主义对制度化公民身份的批判仍然相关。

可能的批评视角

布赖森作为批判性学者也可能指出局限:

交叉性分析

2000年左右交叉性理论兴起:

  • 该书是否充分考虑种族、阶级、性取向?
  • 原住民女性的特殊处境?
  • 移民和难民女性?
  • 残障女性?

全球化维度

制度分析的国家框架局限:

  • 跨国资本对国家制度的限制
  • 全球照料链
  • 国际机构(WTO, IMF)的影响
  • 需要跨国制度分析

后结构主义挑战

理论发展:

  • 制度分析是否过于结构性?
  • 如何理解能动性和抵抗?
  • 话语和表征的作用?
  • 需要与后结构主义对话

书评的更广泛意义

这篇书评代表了重要的学术对话:

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的国际化

通过在国际期刊发表:

  • 将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经验介绍给国际受众
  • 挑战英美中心主义
  • 展示不同国家语境中女性主义的多样策略
  • 促进跨国学习和对话

学科对话

制度分析连接:

  • 社会学
  • 政治学
  • 经济学
  • 公共政策
  • 女性主义理论

这种跨学科性是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的优势。

代际传承

布赖森作为先驱评价新一代学者:

  • 肯定持续的制度分析传统
  • 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 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 支持年轻学者

结论

洛伊斯·布赖森对《性别与制度:福利、工作与公民身份》的书评,不仅是对一本书的评价,更是对女性主义制度分析这一重要研究传统的反思。作为澳大利亚福利国家性别分析的先驱,布赖森为理解制度如何被性别化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变革推进性别平等做出了持久贡献。

该书评提醒我们,性别不平等不仅仅是文化态度或个人偏见的问题,更根本地嵌入在福利、工作和公民身份的制度结构中。理解这些制度的性别维度对于有效的女性主义政治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女性主义在制度变革方面的独特经验——通过”民主官僚”策略、利用仲裁制度、参与政策制定——为全球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教训。它展示了如何在不放弃批判立场的同时,战略性地利用国家权力推进性别平等。

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数字化深刻改变福利国家、劳动力市场和公民身份概念的今天,布赖森及其同代人发展的制度分析框架仍然是理解和应对这些变化的性别影响的关键工具。

本文由AI助手基于洛伊斯·布赖森2000年发表在《女性主义理论》上的书评撰写,结合其在福利国家和性别政策研究方面的长期贡献,探讨制度分析对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

学术讨论

与其他研究者讨论这篇论文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

加入讨论

与其他研究者讨论这篇论文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评论加载中...